找到相关内容22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宗法要--憨山大师著

    先悟后修者,有先修后悟者,然悟有解证之不同。若依佛祖言教明心,解悟也,多落知见,于一切境缘,多不得力,以心境角立,不得混融,触途成滞,多作障碍,此名相似般若,非真参也。若证悟者,从自己心中实朴朴做将去...识神边事,若以此为真,大似认贼为子。古人云:学道之人不识真,只为从来认识神,无量劫来生死本,痴人唤作本来人。于此一关,最要透过。所言顿悟渐修者,乃先悟已彻,但有习气,未能顿净,就于一切境缘上,以所悟之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52485014.html
  • 印光祖师思想研究

    是凡夫,不是圣人。若能广修六度,于一切境缘,对治烦恼习气,令其清净无余,则可了生脱死,超出三界之外,不在六道之中矣。佛世此种人甚多,唐宋尚有。今则大彻大悟,尚不易得,况烦恼净尽者乎?   密宗现身成佛...所谓正受,就是心所纳受了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的境缘。换句话说,自心所系之境,就是自心所具所造的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之境。所以说,弥陀净土在我人一念心性之中,阿弥陀佛为我心本具。因此,以我具佛之心,念我心具之佛...

    崔正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3441403.html
  • 临济禅初探(下)

    清净,心触法时这心也原是自性清净,此即真佛,曰“佛者心清净是”。心触法时,心无所住,而能照了诸法实性,喻如光明虽不暂住而能照物,此即真法,曰“法者心光明是”。两者融合无间,历一切境缘,曰“处处无碍净光”即为真道。这样分析恐人执着,他又说“三即一,皆是空名而无实有”。这却真正与人抉择,叫人识取“目前历历的勿一个形段孤明”的真道。“真正作道人,念念心不间断”,虽历一切境缘,念念鉴觉自心清净“污染即不得”...

    乃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4057625.html
  • 试论东晋庐山慧远大师与中国佛教之奠基

    境缘的佛之威神加持之力。在慧远大师看来,这是很清楚明白的。当然,我们现在知道,境缘即本心,心、佛感应道交即是吾人以始觉合本觉。慧远大师虽因受时代限制而对此义理未作一明确说明,但犹不失其“修德”之功,此...

    李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986297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往生之路 第五讲

    ,牵引自己往生极乐世界。   信愿深切,净业则重   具体该怎样以重心修净业呢?彻悟大师又说到:“何为重心?我辈修习净业,信贵于深,愿贵于切。以信深愿切故,一切邪说,莫能摇惑;一切境缘...的境缘相当关键。如果在那个紧要关头,身边有道友帮忙助念就会非常好。因为依靠善友的提醒,能够引发求往生的心,从而使净业先成熟,这样也能往生。   重视往生,充分准备   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临终的时候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往生之路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53304325633.html
  • “戒”的随行

    在这里,因为客观的环境在寺院里,你会警觉,回去以后就不一定能警觉了。那么你并未得戒,因为在这地方所生的警觉心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你的戒体策发的,一种是因为外面的境缘是寺庙之故而策发的,如果属于前者,你就...

    日常法师

    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1053219.html
  • 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

         【复次,须菩提!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】   此结示一科,乃上说诸义之总汇。上来所说,若理、若事、若性、若修,千头万绪,尽归结在此数行中。诸义若网,此数行文则网之总...

    江味农居士著

    |金刚经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21113221131.html
  • 净空老法师对净宗同修的讲话

    没有好人、坏人,好人、坏人在自己内心,我的心好,都是好人,我的心不好,全是坏人。这是蕅益大师讲的,“境缘无好丑”,境就是人,外面的人,缘是物质环境,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没有好丑,平等的,好丑在哪里?好丑在...

    净空老法师主讲

    |净宗|教育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4331434508.html
  • 中华五祖旁出尊宿简介

    行住坐卧,触目遇缘,总是佛之妙用。快乐无忧,故名为佛。”师曰:“心即具足,何者是佛?何者是心?”祖曰:“非心不问佛,问佛非不心。”师曰:“既不许作观行,于境起时,心如何对治?”祖曰:“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0739287.html
  • 元音老人:禅海微澜

     就现阶段的用功人说来,白天能作主,不为境缘所牵已是不易,何况更须于睡梦中作得主呢?睡梦是半昏迷,死时四大分散是大昏迷。假如半昏迷作不得主,大昏迷如何能作主而了生死呢?所以修心了道,出生死轮回,必先于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2940433.html